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、知识和技能,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,具有一定开展科学研究能力,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、自然资源管理、环境保护,能在科研教育单位、相关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、自然灾害防灾减灾、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、环境保护或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。
二、培养要求
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下列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结构要求: 1、知识结构要求:(1)掌握扎实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基本原理、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;(2)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、发展现状、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,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,了解国家环境保护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。 2、能力结构要求:(1)掌握自然地理、资源环境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的观测、分析和应用技术,具有较熟练的遥感、遥测和GIS技术的操作能力;(2)掌握资料查询、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,具有实验设计、操作、分析、归纳、整理能力与学术交流的能力。 3、素质结构要求:(1)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,具有创新意识、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;(2)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,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、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,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、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。
三、主干学科
地理学、环境学、灾害学
四、专业核心课程
地质学基础、地貌学、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、气象与气候学、遥感概论、地理信息系统、水文与水资源、环境科学概论、植物地理学、中国自然地理、土壤地理学、计量地理学、土地管理学、自然灾害学、自然资源学、GIS软件应用
五、标准修业年限
四年
六、授予学位
理学学士